“李姑娘,等等我!诶,李姑娘...”
钱师爷一路从萧府追到李家,见李云溪回了屋,跺了跺脚,转头找上李大牛和陈姥爷。
这两人种地出身,知道地肥对于靠土吃饭的人意味着什么,李大牛不懂那些弯弯绕绕,只知女儿做的对,他支持。
陈姥爷倒是懂一点,但他也是支持的,这个决定,看似吃了亏,可谁知会不会是福呢?
就如四丫头,生出龙凤胎那会,他腰杆挺得直直的,后来外孙是个傻子,他不知听了多少闲言碎语,替云泽寻了多少偏方,拿着大扫帚赶走无数个欺负云泽的人。
如今呢?
那些说闲话的人呢?
那些欺负过云泽的人呢?
这事,是福!他不能拦!
钱师爷傻眼了,他没说不给,只是不能白给!
好歹谈个条件啥的,他叹了口气,算了,给就给吧!
一转身,看到李云溪站在廊下,黯淡的眼瞬间有了光:“李姑娘,你想通了?”
李云溪摇头:“钱师爷,与其愁地肥,不如想想玉米放哪?至少十万担玉米,你想好堆哪了吗?”
钱师爷怔愣,惊讶的啊了一声。
“啊什么啊,城墙上的玉米都堆不下了,士兵还在源源不断往城里送玉米,你啊什么啊,赶紧去找地方,不然玉米放你家?”
钱师爷回神,尬笑一声:“李姑娘,我家也堆不下啊。”
李云溪脸一沉,怒问:“那你还有闲情想东想西?马上割谷子,一堆的事,怎么,需要我教你?”
“不...我知道,我知道,我...”
“第一,找地方存放玉米,第二去找仓库后面几家谈谈,我们要在入冬前,把仓库修出来,还不赶紧去弄!”说着,李云溪扬起手,作势揍人!
“我马上去做....”
看着钱师爷逃命似地跑开,陈姥爷咧嘴笑:“云溪,你刚刚那架势怪吓人的。”
“姥爷,我可没吓他,他要再不走,我真会打他!”
陈姥爷:“.....”
接下来的三日,李云溪没出城,跟李云泽一起,将粮仓中的粮搬到城墙上晾晒。
共1357担玉米!
也不知这个数对不对,于是李云溪抱着一箱账簿回了家,找上从瑶:“你会看账簿吗?”
从瑶一愣:“姑娘,我会,你什么时候要结果?”
“呃,这一箱账簿你要看多久?十天?”
从瑶打开木箱往里一瞧,倒吸一口凉气:“姑娘,莫说十天,一个月我都看不完。”
“那我给你找几个人?”
“姑娘,若你要十天后知道结果,几个人是不够的,至少十几个人。”
李云溪惊讶,算个账需要这么多人?这一箱账簿只是粮仓账簿,还没算物仓的呢,她随手拿起一本翻开看看,五月十五,玉米三担,慈幼院金玫收;五月十五稻谷一担、玉米两担....
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这里的人不近视吗?
李云溪多翻了几本,眼都花了,真是难为那些文书,这些东西,若要查账,还要一本一本的核对,毕竟县衙一本,仓库一本,有人早上在县衙登记,隔天才去搬粮,甚至几天后才去拿。
十人,十天,都不一定干得完。
李云溪沉默了好一会:“去给我拿支炭笔来!”
“是!”
这时,陈氏端了碗玉米羹进来,“云溪,这是加了羊奶、蜂蜜熬的,你尝尝!”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