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剥完玉米粒,武安侯不管晒没晒干,立刻让侍卫称重。
“萧小子,快点,全等着你呢,算个数磨磨唧唧的,怪不得这么久,人还没娶进门,若朝廷没乱,你早拉去配了婚,还轮的到你?”
“哈哈哈..”
看着周围哄笑的人,萧扶云深吸气,告诉自己,莫与他计较,莫与他计较,偏偏武安侯笑得最大声,一怒之下将账簿甩给他,“你自己算!”
“嘿,萧老头,你瞅瞅,说他两句还不乐意,萧小子,你去哪?”
萧老太傅脸一黑,一个眼刀子飞过去!
“你若不算,就给我滚!”
武安侯咧嘴一笑,低头看着账簿,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头大,将账簿递给亲兵,“算!快点算!”
亲兵:“...”
“侯爷,斤。”
“亩产多少?”
钱师爷快速报出数:“442斤左右!”尽管没达到500斤,他有些失落,转眼他就笑了,对萧老太傅激动的说:“太傅,若每块地都这么多,那...那今年我们有11万担粮啊!”
11万担粮是多少?
跑来剥玉米的人不清楚。
但442斤,他们知道,意味着一块地一年多出200斤粮,以现在城中粮价,一亩地则多出一两银子,若家中有个五六亩地,那岂不是....岂不是一年至少赚五两银子?
还是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一年多赚五两银子!
天呀!
李老头被众人围在中间,乐得能看到嘴中缺的那颗门牙,这块地他知道,是荒地,开荒不足两年,两年的荒地就有这么高的收成,那良田呢?
良田更多。
87亩的良田,竟有斤,这个数让李云溪有些懵:“再称一次!”
“是!”
小兵和难民不厌其烦地称了三次,还是那个数。
亩产750斤?
李云溪眨了眨眼,看着小队长高良:“750斤?”
高良抹了把眼,声音嘶哑道:“是...李姑娘,是750斤!”随即他看向身旁的人,朝每个人大声说:“750,是750斤呀...哈哈哈哈...”
李云溪有些懵,难民更懵,傍山村的人亦有些头晕。
他们也是种过地,往年一亩地最多370斤的收成,这足足翻了一倍,看着倒下的玉米杆,霞光映在玉米杆上,花了他们的眼。
“装车!回城!”
“是....”
坐在马背上,听着身后叽叽喳喳兴奋声、木轮转动的嘎吱声,李云溪竟觉得十分悦耳,嗯!若明年全县种上这种玉米,亩产都这么高,她就在院中搭个摇篮,种上一架葡萄...
喧闹声,不仅在她身后响起,更是随着一辆辆板车进城,响彻北城。
“太傅---七子岭300多亩地,竟收了28万多斤玉米!”
“多少?”
运粮的一百人,异口同声的大喊:“斤!”
这一声,洪亮且振奋,萧老太傅耳膜都震了震,颤着音问:“多少?”
“斤!”
“哈哈哈,好好好....”
这一夜,玉米丰收,传遍禹都县每个角落,李云溪之前还担心干活的人少,时间太赶,怕耽误稻谷收割,没曾想,村民自发带上砍刀前来帮忙。
“我们只砍玉米杆,不掰玉米,你们掰一根,我砍一根,早点把玉米棒运回去,好种下一茬...”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