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看的是《黄飞鸿》?”
“嗯,你也看过?”
龚雪想了想,点头道:“看过,写得挺好的。”
“我看的时候《黄飞鸿》还没发表呢,是作者的手稿来着。”她心里这么想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骄傲感油然而生。
“是吧,这部小说最近特别火,我们厂里传阅的都脱页了!”女同志像是找到了组织一般,滔滔不绝聊起了她对《黄飞鸿》小说的感官,“我一个女同志,看了后都放不下来,特意买了一本拿到火车上看。本来想着用来打发时间,结果看了后,真就看入迷了。”
“咦,原来你们都看过《黄飞鸿》啊?”这时,邻座一位中年男子眼睛一亮,忍不住参与进来,“这部小说关于武功的描写特别真实,写得跟真的似的!我们车间主任说,作者肯定练过真功夫!”
女同志连连点头,又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作者为了写这个,专门去羊城采风三个月!连’无影脚‘的招式都是跟黄飞鸿亲传弟子学的!”
龚雪有些哭笑不得,这传言越来越离谱,什么作者练过,还跟黄飞鸿亲传弟子学过功夫……
这都那跟哪啊!
她可太了解胡为民了,那个戆戆,哪里会什么功夫。
不过她心里虽然清楚明白,但不能透露出去,让她憋的有些难受。
对面座位的老大爷靠近了几人,忍不住插话:“这书挺离谱的,我孙子看了给他爸说要去羊城找宝芝林学武。你们说说,小小年纪非要去学武,被他爹打一顿才老实。”
“我觉得咱们国家真有功夫,传说……”
人一多,话题自然而然从小说偏到传说。
关于超自然力量,大众的好奇心一点都不少。
不过聊了一会儿,大家又聊起了《黄飞鸿》和《故事会》。
“我本来以为《故事会》只会刊载一些短篇小说,可《甜蜜蜜》的连载让我否定了之前的想法,现在《黄飞鸿》的连载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感慨一番后,中年男子忍不住爆料,“你们可别小看《故事会》,它在南方卖得可好了,销量远超文学杂志。”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来了兴趣。
就连龚雪都提起了几分精神。
她对家乡的杂志有天然亲切感,知道销量不错,可到底有多好,她也说不出来。
“自从去年年末开始,《故事会》的销量便一路攀升,最后一期更是卖到了五六十万册!”
“哇,真不少啊!”
“五六十万册,都比得上《人民文学》了。”
“了不得,有那么多人看这本杂志?”
龚雪也很惊讶,她记得《故事会》每期最高也就卖到十几万册。怎么去年年末,销量一下子提高那么多?
不过,她很快想到一个人。
胡为民!
是了,她记得胡为民提过,去年他就在《故事会》上发表过短篇小说,赚取了第一桶金。
中年人笑了笑,很满意大家那副惊讶的神情,他继续道:“你们以为五六十万册已经是巅峰了?并不是,到了今年,《故事会》第一期靠着连载胡为民的《甜蜜蜜》,卖到了接近一百万册!”
轰!
众人如同炸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一百万册啊,这对一份杂志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胡为民的小说大家都知道,写得真好,能带动杂志销量并不稀奇。真正让人惊讶的,其实是这位叫胡一刀的作家。他写的《黄飞鸿》是武侠小说,远比《甜蜜蜜》更适合《故事会》。”
龚雪突然听到了不对的地方,连忙打断了他的话,问道:“等等,这位同志,你刚才说《黄飞鸿》的作者叫胡……一刀?”
“呃。”中年男子回想了一下作者名,然后笃定道:“没错啊,就是胡一刀。”
龚雪又借来女同志的《故事会》,看到作者栏上,写得确实是胡一刀而不是胡为民。
此刻,她的神情有些奇怪。
“这个骗子……”龚雪咬着嘴唇小声嘀咕,周围人都没听到。
列车\"况且况且\"地摇晃着,窗外的阳光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她脸上的笑意藏也藏不住。
……
沪上,《故事会》编辑部。
经过多次连载胡为民作品的洗礼,何成伟自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很强。
可是当杂志本周销量大致统计出来后,他还是惊讶到合不拢嘴。
要知道,上一期《故事会》的销量已经接近百万册,而且那还是两个月销售周期带来的销量。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