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丘陵广布,河流纵横交错,平原盆地相间,多有山地阻碍,河流森林拦路。
赵林一行若要顺昔日南下之路回返,恐途经苍梧郡境内,为吴巨部下阻拦,遂多走小路。
及至赶到夷道,距离夷陵只余不足二百里,马队连日奔波疲累,赵林乃令众人于林中休憩。
分派赵贺与陈安领三十人去狩猎,赵林自与士壹于林中交谈。
赵林按剑而立,谓士壹曰:“士先生欲如何说服我主?”
士壹拱手言道:“当以肺腑之言相告,以大义说之。”
赵林闻言,笑曰:“若如此,先生此行当作无用功矣。”
士壹奇曰:“将军何以知之?”
赵林笑曰:“先生出自士家,崇儒家,通经典。岂不闻‘烛之武退秦师’故事?”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士家崇尚儒家思想,怎能不知此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联合秦国一起围攻郑国。
时有郑国大夫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陈说厉害,使秦穆公率军而回,晋国料独自攻不下郑国,便也率军退回。
后来晋文公为报复郑国,要求郑国将太子公子兰到晋国为质,公子兰在晋国一直待到郑文公去世,方才在晋国的支持下回郑国继承大位,成为了郑穆公。
赵林此时提及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便是在隐晦的提醒士壹。
士壹虽知赵林提起的典故,却不知赵林言外之意,正色曰:“士壹当效仿烛之武,却也与古贤不同,此行乃为归降皇叔,非为退皇叔之兵也。”
赵林见此人虽知典故,却不知其意,恐怕也是个读书读傻了的酸儒,遂直言道:
“士先生既知此故事,当知郑国之所以无忧,非止烛之武游说之功,亦有公子兰质与晋国,方才使晋国不曾用武郑国也。
今士家欲降,却叫我叔父先去剿蛮,再来交割城池,此举可有诚意?”
言罢,见士壹欲出言辩解,赵林抬手按在士壹拱手上,正色道:“先生,人眼可见相貌,可见人心否?
先生只把肺腑之言相告,却以何为证?莫非只以唇齿相碰,便能叫世人相信?”
士壹闻言,皱眉道:“将军何意?不妨直言。”
赵林见士壹面色不善,轻笑曰:“先生勿要动怒,林虽言辞直率,却实为先生与交州忧虑也。
先生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去拜见我主,共商大事。
然若先生只以言辞说之,却无一物以佐证先生承诺,即便我主相信交州士家,麾下智谋之士如何能信?
如此,先生岂不是白白受奔波之苦?”
士壹闻言,问曰:“将军何以教我?”
赵林抬手指了指士壹心口,言道:“先生此行若要建功,当以肺腑示之。若要使我主同意先行剿匪,再交割交州之。先生不妨剖出心肺,置于我主掌中,以示诚意,也作约束,如此自然能叫我主麾下信任。”
士壹闻言,奇曰:“剖出心肺,安能得活?”
赵林闻言,心道:“这书呆子咋这么笨呢!”
口中却言道:“我主要先生心肺何用?此心肺,为士家之心,交州之肺也。”
言罢,见士壹仍是听不明白,随直言道:“士交州可有子嗣?”
此言一出,士壹恍然大悟,以手拍额,言道:“原来如此!将军之意,欲叫我兄长嫡子为质?”
赵林颔首曰:“士家经营交州多年,今欲归降,不知将来以何为生?治郡县耶?治儒家经典耶?”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