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连下三城(2 / 2)

余下二人尚不及面露惊怒之色,一人瞳孔中便映出一个枪头,自右而左,划出一道弧线,自咽喉处闪电般划过。

下一瞬,韦文只见三弟被敌将一枪戳破心脏,四弟被敌将砸塌了面门,二弟被切开了喉咙,血雾飙射。

韦文只觉浑身僵硬,手中大刀竟提拿不住,瞠目结舌,却无怒容,只有双眸布满绝望之色。

下一刻,那亮银枪横过枪刃,猛的拍在侧肋,将韦文拍下马来。

韦文犹自未醒,却听一声大喝:“与我绑了!”

及四名士卒前来将韦文五花大绑,此人方才回过了神,却神色复杂的看了赵云一眼,不言不语,亦不曾动过为三位弟弟复仇之念。

赵云微微抬了抬长枪,示意众军停下喝彩,缓缓催马上前,枪指城头,大喝道:“我大军围城,只杀恶徒,不扰百姓!还不速速献城投降!”

城头守军见自家将领四个打一个,却被轻描淡写反杀,早无战心,便有人去开了城门。

赵云见大门大开,策马上前,那城下三千守军,只默默让开通路,纷纷将兵器扔下,跪地请降。

徐庶在阵中见状,便叫副将引三千人押着韦文,随赵云入城,自领大军收编降卒。

及至大军收拾完毕,接管了城防,安抚百姓之时,赵云于长街筑了一台,按剑立于台上。

身前空地则跪着被扒下盔甲,只穿里衣的韦文。

三兄弟去寻老父报信,又引士卒去请来受韦氏欺压之民,围了韦府,拿了首恶。

赵云于台上等了约莫半个时辰,亲卫领众人至,亦有无数百姓围住木台,静静观望。

三兄弟搀扶一老者行至台前,那老者眼神不济,俯身细细打量韦文一番,确认是那张忘不掉的脸,方才来到赵云面见,拜倒于地,言道:

“老朽只道此生不得见融安清平之日,不想刘皇叔远在千里之外,却派将军率仁义之师,为我等百姓扫污剿恶,此乃天幸也!”

赵云见状,急下来木台,扶起老者,言道:“皇叔仁德,世所周知。云既领命,自当竭尽全力。老丈前番欲助大军夺城,亦为勇烈之士,云深佩服。”

老丈闻言,连连摇头,浑浊双眼,不住淌泪,言道:“若非将军领兵至此,我融安百姓尚不见天日也!将军大恩,皇叔大恩,老朽无以为报,便是豁出命去,亦要助将军夺城,剿灭韦氏恶贼!”

老者声泪俱下,执赵云之手,复言道:“将军怜悯我等百姓,宁行攻城之举,亦要保我等性命,真不愧皇叔麾下大将。

老朽颇有名望,愿助将军安抚百姓,融安往北,有榕江、从江二县,皆有老朽故交,将军可遣人持老朽书信,二县或可不战而降也。”

赵云闻言,奇曰:“老丈竟有如此名望?敢请教姓名?”

老者言道:“老朽张稷,字元正,曾为官郡县,立公塾教人,是以于乡民之中,颇有名望。”

赵云闻言,肃然起敬,叫亲卫搬来矮凳,请老者入座。

旋即复又登台,当街审判韦氏之罪,诛杀首恶,遣散奴仆,家产亦分与百姓。

韦氏作恶多端,终得报应,百姓皆喜。

赵云又遣人持张稷手书,去往北方榕江、从江寻张稷故交,二县皆降。

如此,大军出征不过五日,叔侄分兵,连克半郡之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