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长身而起,铿锵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岂能居于豚犬之下!伯言之才,可比韩信,然韩信亦不过受一次胯下之辱,伯言岂能长久忍让无能之辈发号施令!”
陆逊闻言,依旧不语,只在案桌下将双拳攥紧。
赵林复跪坐席间,温言道:“远的不提,伯言可知诸葛孔明先生?”
陆逊抿着嘴唇,意简言赅:“卧龙之名,人尽皆知。”
赵林凑近陆逊,言道:“诸葛一家,兄弟三人。
瑾为嫡长子,继承家业,迁来江东,娶张昭之女,为东吴重臣;
亮为次子,不曾得分毫家业,昔日躬耕于南阳,娶荆州名士黄承彦之女,现为我主刘皇叔主谋;
均尚年幼,随其次兄生活,待其成年,亦当入仕我主麾下。
诸葛一氏虽落败,然有此兄弟三人,来日比陆家如何?”
陆逊轻叹道:“陆家恐不及也。”
赵林闻言,抚掌曰:“伯言亦知江东世家林立,诸公升迁皆赖家世,而非才能德行,吴侯虽名为江东之主,却政令不畅......伯言以为,当如何?”
陆逊言道:“逊不知,请将军赐教。”
赵林闻言笑曰:“伯言非不知,乃不敢言也。”
起身行至屋中踱步,续言道:“长此以往,孙氏与江东世家,必起争端,世家胜,则江东乱,孙家胜,则世家衰矣。”
忽行至陆逊近前,以手抚其背,言道:“我实不忍伯言大才,碌碌于江东,蝇营于一隅,终日屈服豚犬之辈,所思所虑皆为挣扎生存之道......
何不效仿诸葛一族,另投明主,一展才华,扶汉室,征四方,名垂青史,亦为陆家开创茁壮之机?”
陆逊闻言,已有动容之色,却仍道:“将军以肺腑之言相告,逊感激不尽......然不知谁人为明主?”
赵林闻言,知晓陆逊看不上刘备,遂正色道:“当今天下,曹操虽据北方,然奸诈多疑,不为明主也。
吴侯据东南一隅,便是无世家掣肘,亦无力向北,亦不为明主也。
唯有我主刘豫州,虽暂居江夏弹丸之地,然皇叔有肃清环宇,扶汉厦倾颓之志!
仁德播于四海,贤明广为流传。
此番一旦退了曹操,北取荆襄,稍作发展,便可西出江陵,逆流而上,直取蜀川,以为根基,复高祖之业。
待时机一到,两路齐出,一路取陇西、关中,一路直插曹操腹心,必灭曹贼!
曹贼既灭,江东可传檄而定矣。
如此,岂不远胜曹、孙,为当世之明主乎?”
言罢,执陆逊之手,正色曰:“伯言大才,林亦自忖不弱于旁人,他日你我联手,共领一路兵马灭曹操,镇边疆,北剿蛮夷,封狼居胥,西取西域,开疆拓土,重振大汉荣光,岂不快哉!”
陆逊闻言,虽仍显犹豫之色,却不知不觉握紧赵林之手。
赵林见火候差不多了,急起身长揖一礼,言道:“此生若不能与伯言携手征战疆场,诚为憾事矣!”
陆逊自幼年接任代家主之位起,何曾得遇赵林这般人物如此相待?
陆家不拿他当家主,世家不拿他当同类,入仕孙权麾下,也只得一百石小吏。
赵林为吴侯妹婿,刘备亲信宠臣,年止二八就成名于当阳,此等人物,所言皆出自肺腑,所行皆以礼相待,陆逊怎会无动于衷?
遂急忙起身,扶起赵林,眼中含泪,哽咽道:“将军不以逊平庸,礼遇至极,逊岂无心乎?
将军若不弃,逊愿随将军左右,效犬马之劳。”
赵林闻言,亦挤出两滴鳄鱼的眼泪,颤声曰:“咳...我得伯言,如鱼得水,无憾矣!”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