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立半晌,赵林趋前,执孙尚香之手,目光诚挚,凝望着少女,轻声道:
“郡主心意,林感激涕零,深知郡主情深义重。
然此事干系重大,林虽爱郡主心切,却不可因一己私欲,陷郡主于不义,累两家起纷争。”
孙尚香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坚定之色,言道:
“我本就不喜那些繁文缛节、家族权谋,只愿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管他旁人如何言说。
如今大战将起,兄长欲借大战削弱世家,局势复杂,我若不随将军去,恐日后变数横生,再难与将军相伴。”
言辞决绝,胜过多少男儿。
赵林长叹一声,握紧孙尚香玉手,言道:“郡主所思,林亦明白。
只是如今孙刘联盟共抗曹操,此事若传扬出去,联盟或生嫌隙,于抗曹大业不利。
再者,郡主乃吴侯胞妹,身份尊贵,若随我私奔,吴侯颜面何存?
江东上下又将如何看待郡主?
林实不忍郡主因我背负此等骂名,遭人诟病。”
孙尚香闻听此言,心下黯然,只道赵林不愿与她私奔,却仍不肯放弃,言道:
“那依将军之意,当如何是好?难道你我便要这般受局势所缚,眼睁睁看着彼此分离?
我做不到,将军又怎忍心?”
言罢,眼眶泛红,泪珠在眼眶中打转,几欲落下,模样甚是惹人怜惜。
赵林见她如此,心疼不已,忙抬手为她拭泪,温言道:“私奔之举,非林不愿,只是事关两家联合抗曹大事,便是你我私奔至江夏,刘皇叔也断不会同意......”
话音未落,孙尚香抬头目视赵林,言道:“那你我二人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我亦不悔。”
赵林看着少女泪眼婆娑,却满面决绝之色,感动万分,言道:
“香儿,我赵林何德何能,竟让你为我如此付出。”
孙尚香见赵林落泪,娇呼一声赵郎,扑进少年怀中,抽泣曰:
“我愿与赵郎流落天涯,只要赵郎不负,便是粗茶淡饭,男耕女织,亦不后悔。”
赵林怀抱佳人,仰天落泪道:“郡主如此相待,我誓不相负。但私奔之举,万不可行。且容我细细思之,另谋他策。”
孙尚香听闻赵林立誓,已知情郎心意,遂微微颔首,躲在少年怀中。
半晌,不见情郎出声,孙尚香抬头看去,只见赵林满面忧色,眉头紧皱,抿着嘴唇,不言不语。
孙尚香知其难寻他法,忽想起小乔献出的计策,瞬间面颊通红,忙将脑袋埋在情郎胸口,声如蚊蝇,言道:
“不若...不若我们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兄长也不得不允......”
话虽出口,却声音越来越小,若不是少年耳聪目明,恐怕根本听不清楚。
赵林心中一叹,孙尚香爱意深刻,先是宁愿放弃郡主身份与他私奔,后又不顾女儿家的羞涩宁愿私定终身也要相伴左右,此情如山如海,如何相报?
赵林即便有一半灵魂是后世之人,又怎能私下要了她的贞洁,如此薄待佳人?
思虑至此,赵林忽以手扶少女双肩,斩钉截铁道:“香儿,大战将起,我愿拼死立下赫赫战功,以此向吴侯提亲,吴侯若不允,我便提兵踏破柴桑城,也要将你娶回家中!你一定要等我!”
言罢,狠下心来,挥泪撒别。
少女只觉离了温暖的怀抱,秋雨竟如此冰凉。
那少年策马狂奔,只几个呼吸便消失在视野中。
此一去,面对曹军百万,又要如何拼死才能立下赫赫战功?
此一去,刀枪无眼,那少年如此立功心切,若是...若是...
少女只觉前途漆黑,无一丝光亮。
忽又想起小乔军师来,急忙擦了擦眼泪,奔向车驾,谓负剑侍女道:
“快!快!我先回吴侯府,汝快去请小乔姐姐来!”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