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太医细心调治,几日后刘墉逐渐恢复健康,能够上朝理政了。这日散朝后,值日太监来到军机处,告诉刘墉到御用沐浴房去见乾隆。刘墉起身,在公事房中来回踱了几步,思索片刻后,只身前往皇宫沐浴房。
刘墉来到皇宫沐浴房时,里面雾气氤氲,水汽弥漫。乾隆已在其中,正躺在温热的浴池之中。刘墉赶忙上前,跪地行礼:“太上皇,老臣刘墉拜见。”
乾隆睁开微闭的双眼,看着刘墉,微微一笑道:“起来吧,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了,不必如此多礼。来来来,你我君臣一起来泡泡温浴,洗洗身上的污秽之气!”刘墉遵旨起身,褪去衣物,缓缓走进浴池,与乾隆一同浸泡在水中。
乾隆轻轻拍打着水面,感慨道:“想当年,朕与你年少时也曾一起沐浴,如今又同在此处,时光匆匆啊。”刘墉点头附和道:“太上皇所言极是,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乾隆看着刘墉,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缓缓说道:“刘墉啊,你这两道密折,究竟是何用意?”刘墉心中一紧,他知道乾隆心思缜密,自己的举动自然逃不过其眼睛。于是,刘墉深吸一口气,说道:“太上皇,老臣此举实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着想。如今皇上虽已登基,可朝中大权仍在太上皇手中。老臣以为,皇上已成年,理应亲政,如此方能让大清江山长治久安。若刘墉有不对之处,还请太上皇治刘墉死罪!”
乾隆冷哼一声,说道:“你这是在逼朕吗?朕虽退位,可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刘墉缓缓说道:“太上皇息怒,老臣绝无此意。老臣只是担忧,若长久如此,恐生变故。”
乾隆看着刘墉,沉默片刻后,说道:“你起来吧。你可知,朕为何迟迟不愿让嘉庆亲政?”刘墉起身,恭敬地说道:“老臣不知,请太上皇明示。”
乾隆缓缓说道:“嘉庆这孩子,虽心地善良,可治国理政的经验尚浅。朕担心他一旦亲政,会误了大清的江山。”刘墉点头道:“太上皇对皇上的舐犊之情,老臣深知。但皇上若不亲政,又如何能积累经验?老臣相信,在太上皇的教导下,皇上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乾隆沉思良久,说道:“刘墉,你可还记得当年三杀你的事?还有那最后你自裁的断剑之谜?”刘墉心中一痛,当年的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说道:“太上皇,那些事老臣至今历历在目。可老臣对大清的忠心从未改变。”
乾隆微微点头,说道:“朕知道你忠心耿耿。故而不舍得杀你,那柄断剑就是那年有人偷去差点害死颙琰的那柄剑,颙琰交给朕时,朕就将那柄剑折成两段了。上次让你拿着那柄剑自裁,也是朕不舍得让你死才故意吓你一吓。你这样甘愿为大清王朝杀身成仁的臣子,恐怕没有第二人了!只是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你今日既然再次提起让嘉庆亲政之事,朕便再考虑考虑吧。”刘墉赶忙再次跪地,说道:“多谢太上皇厚爱之恩。老臣相信,太上皇定会做出明智的抉择。”
两人又在沐浴房中聊了许久,从朝政大事到民间琐事,气氛渐渐缓和。待沐浴完毕,刘墉与乾隆各自离去。刘墉心中明白,自己能否促使乾隆禅位给嘉庆,就看乾隆这最后的抉择了。而他,也只能等待,等待那个决定大清命运的时刻到来。
刘墉从皇宫沐浴房出来后,径直回到府邸。他深知,自己与乾隆的谈话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朝堂上必然会掀起一阵波澜。
果不其然,第二日早朝,朝堂上的气氛格外凝重。大臣们似乎都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彼此之间眼神交汇,却又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沉默。
嘉庆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虽已登基,可处处受到太上皇乾隆的掣肘,心中的抱负难以施展。看到刘墉上朝,嘉庆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就在这时,领班军机大臣和珅站了出来,奏道:“皇上,太上皇近日龙体欠安,诸多朝政事务还需皇上多多操劳。但太上皇也有旨意,诸事还需与太上皇商议定夺。”嘉庆帝心中不悦,但也只能点头称是。
刘墉见状,上前一步,奏道:“皇上,太上皇龙体安康乃是我大清之福。然皇上既已登基,理应对朝政有更多的决断权。如今大清内忧外患,诸多事务亟待处理,若事事都需请示太上皇,恐延误时机。”
和珅一听,心中暗怒,反驳道:“刘墉,你这是何意?太上皇在位数十载,经验丰富,对大清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皇上初登基,理应多向太上皇请教,怎能贸然决断?”
刘墉看着和珅,毫不畏惧地说道:“和大人,皇上已成年,且聪慧过人,这些年在太上皇的教导下,对治国理政已有自己的见解。若总是将皇上置于羽翼之下,皇上又如何能成长?又如何能肩负起大清的重任?”
朝堂上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刘墉,认为嘉庆帝亲政乃大势所趋;另一派则支持和珅,觉得乾隆太上皇掌控大权更为稳妥。
嘉庆帝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若想亲政,必然要面对重重阻力。而刘墉,无疑是他目前最坚实的支持者。
退朝后,嘉庆帝单独召见了刘墉。在御书房中,嘉庆帝紧锁眉头,对刘墉说道:“刘爱卿,今日朝堂上的事你也看到了。和珅等人处处维护太上皇,朕亲政之路困难重重啊。”
刘墉跪地说道:“皇上不必忧虑。老臣定会竭尽全力辅佐皇上。太上皇虽对皇上亲政之事有所顾虑,但老臣相信,只要能让太上皇看到皇上的能力与决心,太上皇定会改变主意。”
嘉庆帝扶起刘墉,说道:“刘爱卿,朕相信你。只是目前该如何做,还望爱卿能为朕出谋划策。”
刘墉沉思片刻,说道:“皇上,您可挑选几件重要的政务,亲自处理,做出成绩,让太上皇看到您的治国才能。同时,老臣也会继续在太上皇面前进谏,陈明利害。”
嘉庆帝点头称是,说道:“好,就依爱卿所言。只是和珅势力庞大,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朕该如何应对?”
刘墉微微一笑,说道:“皇上不必着急。和珅虽权倾朝野,但他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罪证累累。老臣已暗中收集了一些他的罪证,待时机成熟,便可将他扳倒。只是目前,还需皇上暂忍一时之气,不要与他正面冲突。”
嘉庆帝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说道:“和珅这等奸臣,朕定不会放过他。只是如今亲政之事迫在眉睫,还需爱卿多多费心。”
刘墉说道:“皇上放心,老臣定当鞠躬尽瘁。”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刘墉才告退离开……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