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适介绍道:“如今包希仁死咬着陈执中不放,贸然换人难免不能服众,我这名声本就不怎么好,还是不要再毁他了。
因此我想着就找一个足以平息所有人意见的人,但我却又不好出面。”
梁适不好出面,自己却又合适,顾鹤脑瓜子一转,便想到是谁。
这人确实不好由梁适来推,随即笑道:“太子年纪渐长,确实可以出来历练一二,再者储君担任开封府尹,本也是我朝惯例,这个忙我倒是真的能帮。”
话说开了,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充满了默契,随后他们便分别开始了各自的行动。
顾鹤先去找赵曦沟通一番,他对于当开封府尹没多大想法,可听到当了以后,就能时常出宫,那兴趣立马就来了。
与赵曦商议妥当后,顾鹤便开始着手向赵祯上奏,详细说明了让储君早预政事的好处。
赵祯对于包拯,此时也是看的心烦,便干脆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转而任命包拯为兵部侍郎,从品级上这绝对算作是升官,可从权力上来说。
兵部是此次改制当中,六部收回权力最少的,因为兵权从来都是赵宋官家心中最紧的那根绳。
谁要敢提把枢密院废掉,将权力收归兵部,只怕当天就官位就得丢掉,顺带还要查一查你有没有什么谋反之心。
而且把包拯调到这兵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彻底剥夺了他插手陈执中案子的正当性。
没了包拯在中间的插手,陈执中的案子也很快就落下了帷幕,罢为镇海节度使,出知亳州。
只不过这时陈执中公然甩起了无赖,以患病为由强行留在了汴京,期待着这件事还能再有转机。
但已经没人再愿意帮他了,因为这时赵祯在梁适的提议下,已经决定召回夏竦担任中书侍郎。
那些原本就靠拢陈执中,想要反对新政的人,自然很快就转移到了夏竦那里。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夏竦的战斗力都要比陈执中更胜一筹。
尽管他贪财好权,但与陈家那些不堪入目的破事相比,他的这点瑕疵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也有人对此为之不满,梁适还要花功夫去安抚韩琦、富弼和范仲淹等人,来保证新党这一派的表面团结。
好在大家都是能相忍为国的人,而且眼前因为赵曦担任开封府尹的事,大家也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办。
以往,赵曦一直身处宫中,除了平常参与讲学的翰林学士能与之接触外,其余大臣都难得有机会与他见面。
现在,他好不容易要出宫了,自然引得众人纷纷想要往他身边凑一凑。
因此开封府的各个职位,如少尹、判官、推官、府院,乃至于六曹参军和左右军巡使,都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顾鹤虽已决定前往工部任职,但出于对自家人的关照,他还是尽力争取了一番,最终成功将盛长梧安排进了开封府,担任左军巡院的军巡使。
而顾廷煜则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从谏院离开,调任了开封府的左厅判官。
之后又经历了一段时间,夏竦回京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开始推动宰执兼任六部尚书,理由也很简单干脆。
新政之下六部想要收权,没有一个拥有足够权威的领导者,是很难顺利办到的。
还特意举了刑部和吏部为例,现如今这官司依旧一刻不停的在打着。
夏竦推动宰执兼任六部尚书之举,在朝堂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赞同,认为此举能增强六部权威,助力新政推行;也有人反对,觉得这会让宰执权力过大,打破朝堂平衡。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