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维哪里会不满意,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毕竟这捐纳制度他之前可没少研究。
这些年,他挣了不少钱,钱袋子鼓了,便也动了提升自身阶级的念头。
可大宋对捐官者的资格审核较为严格,且所捐官职通常为无实权的虚职?,只算是象征性职位,仅用于确定俸禄等级,无法直接转为差遣实职。
再加上捐官本身又受那些从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轻视,他也才慢慢熄了这个心思,只盼着儿子能争口气,光宗耀祖。
而这王府仓曹参军之职,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差遣官,需通过吏部“磨勘”考核或者经荐举程序才能任用。
要不是因为身处王府,日后前途晋升都颇为困难,很多人都看不上,顾鹤也安排不进他。
这简直就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盛维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他连忙躬身行礼:“多谢小侯爷提携之恩,盛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
顾鹤说道:“你只要有这份心就足够了,我过几天便要启程回京了,等你忙完这边的事情,也尽快赶到汴京。
到时候,我介绍魏王与你认识,他这人还是很好相处的。”
盛维离开顾鹤这里,便立马跑去找盛竑,这官场的事情,他终究只是个门外汉,得找个人询问清楚。
盛竑听闻此事后,也十分震惊,反复确认下才真正确定,不禁感慨顾鹤对他的重视程度是真不一般。
但他也在心中暗自思忖,顾鹤身为小侯爷,身份尊贵,能如此用心地帮助盛维,这其中定有深意。
不过,盛竑转念一想,这对于盛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盛维在商海沉浮多年,于财货经营之道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明显比自己要精通得多。
日后若盛维能长留汴京,两人相互扶持照应,于盛家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当即便满心热忱地开始传授起顾家官场经验来。
又过了几日,扬州城内,一切事宜皆已安排妥当。
顾鹤与顾廷煜两人,押解着此次从淮南收缴的盐引款项,浩浩荡荡地启程返回汴京。
此次护送队伍声势浩大,沿河各州府皆派出兵马沿途护卫。
只因船队规模庞大,航行速度缓慢,回返汴京的时间也比往常要久得多,足足花了近一个月,才终于抵达汴京城。
因为这次是身负使命,一到码头,便马不停蹄地与户部官员办理交接手续。
交接完毕后,顾鹤与顾廷煜未作片刻耽搁,径直前往皇宫,向赵祯复命。
赵祯看着两人,不免笑道:“此番倒是辛苦你们两了,连年节都没能赶回来,我已经命审官院为你们议功了。
你们接下来是想要留在谏院,还是去其他衙门磨砺一下。”
这话要是让其他人听到,只怕是要羡慕的口水直流,什么时候在哪当官,还能自己选择得了。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