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都养在搭建的木屋里,清扫得干干净净,一丝异味也闻不到。
除了庄子上的人吃,多出来的就拿到城里卖掉,一年下来,倒还有得赚。
福满楼生意好了之后,鸡鸭还有它们生的蛋,隔段时间直接送过去。
何陵景看了看,庄子里外栽种了几十棵梅树,红的、白的、粉的,美得似一幅画。
冬日的天总是黑得格外早。
不过转了几圈,又喝了一壶茶,庄子里的厨房中就开始冒出炊烟。
鱼是早上才在城里买的,天气冷,放在外面也坏不了。
鸡鸭现在宰,炖汤红烧,还炒了一大盘。
鸡汤上面的油撇干净,扔几粒花生,再放一小撮枸杞。
清蒸鱼,上面铺着翠绿的葱丝和几段姜丝,出锅淋上辣酱。
何陵景和许知意口味清淡,炒鸭肉时也没敢放太多的调料,不知这大冬天的他们是从哪买来的辣椒,绿的红的,倒是好看。
自己生的豆芽用猪油轻轻一翻炒,加点盐巴,吃一口,脆嫩带着豆香味。
最后张大娘亲自端着盘淋了麻油的蒸馄饨过来。
“姑娘您尝尝看,这么做出来,皮更有韧劲了,里面还有汤汁,这还是我家老头子想出来的法子。”
许知意笑眯眯的夹起一只,咬开一个口,轻轻将热气吹散,放进嘴里,满足的半眯起眼。
“确实更好吃了。”
说完又夹起一只,仔细吹了吹,送到何陵景嘴边。
“阿景你也尝尝。”
张大娘看看她,又看看何陵景,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真好,真好啊!姑娘跟公子可真是天生一对。”
要是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也该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可惜了,两个都没能回来。
朝廷发放的抚恤金,经过一层层盘剥,到他们手上只有不足六两。
省着点倒也够用了,可老头子摔了,还伤到了脑袋,花了一大半,也没治好。
要不是遇到许知意,只怕人早就已经死透了。
做饭的手艺自是比不得府里专门请的厨子,也没有秘方,只是食材都是新鲜的,加上环境优美,吃着也觉得更香些。
饶是何陵景这种不重口腹之欲的人,也多用了半碗饭,鸡汤鲜而不腻,意外的多喝了一碗。
吃了饭,两人牵着手在庄子里溜达消食,顺便趁着天没完全黑透,欣赏了一下郊外美景。
郊外的庄子大多是住着主家安排过来的下人,一个连一个,烛火通明,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声,倒是一点也不冷清。
河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山上白皑皑的,松树苍翠,连成一片。
许知意贪婪的盯着看了好半晌。
“阿景,咱们回去吧。”
“好。”
她要和亲去东临的事,只与管家说了一声,又交代了些别的事情,这才在管家不舍的目光中上了马车。
“管家,等我走了之后再告诉他们吧,一切就麻烦你了,若有事,可以去寻阿景。”
管家赶忙抬手,用袖子抹了把眼泪。
“好的,庄子里的事您不用操心......姑娘,您一路珍重!”
许知意微笑着颔首,放下车帘。
“回府吧!”
今日赶车的是海青,吃饱喝足了,也不觉得冷,只是心里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姑娘您就真的不带属下一起走吗?”
“嗯,你得留下,这里的事也很重要,秋儿就得劳烦你多看顾了。”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