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他看到,那根木质拐杖其实内藏乾坤。
就在李云飞话音刚落,以为曹子建会因此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动了。
一个闪身,朝着曹子建掠去。
那矫健的身姿,哪还有半点刚才踉跄老人的样子。
顷刻间,李云飞便是来到曹子建的跟前,原本手上那根平平无奇的拐杖突然从中间位置被一分为二,就跟宝剑出鞘一般。
其内居然藏着一把长约二十公分的刀刃。
刀刃闪烁着寒光,看着就十分的锋利。
此刻,这刀刃正直挺挺的架在曹子建的脖子上。
“说,你把空儿丫头给怎么了?”李云飞目露凶光道:“如果你的回答让我不满意,别怪这把刀无眼。”
曹子建闻言,顿时明白,对方从始至终就没相信过自已。
这就笑了笑,道:“老爷子,身手不错,看来,李空儿对你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即便我不来,以你这身手,只要不遇到手枪,也能成功脱险。”
“少废话,说,空儿丫头怎么了?要是她有个三长两短,我让你小子陪葬。”李云飞警告了一句的同时,将藏在拐杖中的刀刃朝着曹子建脖颈处顶了顶。
“老爷子,兵器无眼,收起来吧。”曹子建开口道:“确实是李空儿让我过来的。”
“而且,你没感觉自已的小腹上顶着什么东西吗?”
这话,让李云飞下意识的低眸看去。
只见,一把手枪正被曹子建拿在手中,目标正是自已的小腹。
“这枪...”李云飞脸色微变。
先不论枪快还是自已的刀快,倘若对方刚刚真的要对自已不利,就自已完全看不清对方什么时候掏枪的举动,就足够自已死一百回了。
但是对方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开枪。
这让李云飞开始相信曹子建的话了。
这就朝后退了三步,朝着曹子建抱拳道:“朋友,这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早些年的一些经历,不得不让我做事更加的小心谨慎,如有冒犯之处,抱歉。”
“不知者不罪。”曹子建摆了摆手。
之所以他要调头来带李云飞离开,就是看中了他手上的偷盗技术。
想着以他为‘老师’,替自已培养出一批专门来行窃的人。
在这乱世,有这种技术,只要利用得当,是能在很多场合派上大用场的。
正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描述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此次离开,还回来吗?”李云飞朝着曹子建问道。
曹子建想了一下,答道:“这次的麻烦有点棘手,应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回来了。”
“那你等我一下,我将一些东西给带上。”李云飞说着,这就掀开原本铺在地上的席子。
随着地上的茅草被弄到一边,露出了一块块由青泥石板砌成的地面。
只见李云飞弯腰,在一块石板上用力一推,露出了其内的一个隐藏空间。
在这空间里,还放着一个剔红的盒子。
这盒子,造型十分独特。
花棱边沿,有点像是大号月饼的样子。
盒面嵌金工艺,饰四条小龙围绕着一条大龙。
龙身周围施以祥云纹,周边饰回纹,盖身侧面均饰有龙纹,两盖严丝合缝。
“居然是漆盒,描金花纹雍容华贵,整体造型既典雅又不失雕巧,而且从大龙,小龙五爪的情况来看,还是皇家用过的东西。”曹子建看着那被李云飞藏在地下的盒子,暗道。
所谓漆盒,就是以天然生漆(漆树汁液)为主要原料。
制作时需髹涂红漆数百层,每层厚度仅0.1-0.3毫米,通过逐层阴干形成一体化漆膜。
由于生漆固化后硬度高、耐酸碱,使得用生漆制作的盒子,能够做到千年不腐。
不过相比起这漆盒,曹子建更感兴趣的还是盒内之物。
在心如明镜能力的作用下,曹子建看到,漆盒内除了几条小黄鱼以外,还有一本本线装书籍。
这些线装书籍堆叠在一起,使得曹子建看不清
暗黄色封面,在封面的左上角有着四个大字‘永乐大典’。
在这四个字的下方,则是两行小字。
卷六千六百六十六之六百六十六。
《永乐大典》,可以说,凡是华国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他是由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下令编纂的一部集华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书籍。
初名《文献大成》,后由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共两万多卷,一万多册,3.7亿多字。
被称为“古今第一奇书”?。
汇集了明初以前华国各领域的重要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等内容。
由3000多位文人学士参与编撰完成?。
只是,由于各种战乱和盗窃,正本大部分已失传,据说现仅存800余卷散落全球。
在现实世界,国外的一场拍卖会上,就曾经出现过两册正本《永乐大典》,当时被人以800多万欧元给拍走。
曹子建不知道李云飞漆盒内的到底是正本,还是印刷本,亦或是副本。
毕竟他只是匆匆瞥了一眼而已。
随着李云飞将青石板给放回原位,重新用草席掩盖上后,这就一手拄着木质拐杖,一手抱着漆盒,朝着曹子建招呼一声:“好了,我们走吧。”
曹子建也没有急着询问,而是先跟李云飞出了窝棚。
淞沪,闸北区。
一栋砖木结构,青砖砌墙,屋顶覆盖灰瓦的建筑。
几十辆人力车被整齐的停在院墙内。
在这大院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铁皮招牌,其上写着‘闸北车行’四个大字。
两侧还贴着一对红纸对联,内容为“车行千里路,客聚四方财”。
这里正是顾四的闸北车行。
即便这个点了,车行内依然灯火通明。
而就在这时,一男子手握一份被卷起的纸张,急匆匆的跑进了车行内,口中喊道:“顾四爷....”
新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