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春耕(1 / 2)

从皇宫中出来,朱佑樘带着太子朱厚照行至先农坛主祭神农氏,行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

祭文由翰林院负责撰写。

祭文强调“敬天法祖,重农恤民”。

祭品包括太牢(牛、羊、猪)及五谷。

仪式中乐舞、祝祷一应俱全。

祭祀规模场面宏大,京师的官员基本上都来了。

外围聚集了不少百姓观看,这种大场面,一年只有一次。

可不得好好看。

杨轩隐藏在人群之中,远远看着朱佑樘,他并没有见过朱佑樘本人,只看过画像。

朱厚照站在下方,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严肃。

以他好动的性子,应该是站不住的,想来应该是祭祀开始之前,朱佑樘认真交代过。

就是不知道朱厚照这副严肃的样子能坚持多长时间。

祭祀结束后,朱佑樘换了身衣服,来到耤(ji二声)田。

接下来,皇帝需要亲自耕种,进行亲耕礼。

皇帝亲耕使用的农具自然是和普通百姓不一样的。

金犁、黄牛已经准备好了。

朱佑樘上场,在礼官的引导下完成推犁动作,田埂旁还有老农进行指导,以示“天子与民同劳”。

皇帝需要扶犁三推(后增至九推),是整个春耕仪式中耗时最长的环节。

亲耕礼在《大明会典》中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而《大明会典》又是朱佑樘下旨修的,他算是第一个按照《大明会典》进行亲耕礼的皇帝。

亲耕礼的政\/治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旨在向天下传递“重农”的信号,巩固统治合法性。

通过固定时间的全国性祭祀,强化皇帝“代天牧民”的权威,形成“天子—百官—万民”的垂直动员体系。

亲耕礼结束之后,皇帝会赏赐参与仪式的老农布匹、粮食。

并命户部核查全国垦田数据,严惩荒废农田的官吏。

甭管朝廷举行春耕仪式背后有着什么意义,但“重农”算是几千年来的基本国策。

哪怕大明现在粮食产量丰富,但也不会改变这项国策。

春耕仪式结束后,皇帝通常会下诏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或者推广新农具、新作物。

钦天监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呈报节气历法,指导全国农时,避免误耕。

在古代的众多衙门中,钦天监算是比较好的去处了。

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很少受到政\/\/治斗争的波及。

当然,很少不是没有。

如一些特殊的天象,就需要钦天监解释。

而皇帝也会利用这些特殊的天象达成自己的目的,就看钦天监怎么解释了。

合乎心意,是职责所在,没有赏赐,要是错了,那就等着倒霉吧!

如洪武朝的李善长,他的死亡也和一次特殊的天象有关。

老朱想弄死李善长,这天象就是理由。

春耕仪式结束,时间已经不早了,太阳也已经西垂,皇帝、百官这才开始返回。

朱厚照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在现在的他看来,花里胡哨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这一天之中,他心里已经不知道吐槽了多少次了。

天不亮就起床了,除了出发前吃了点东西,这一天下来就再什么也没有吃。

这会儿饿得肚子都开始叫唤起来了。

回宫的路上,朱厚照跑到了自己父皇的御驾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斋书院